蓬莱路阐神仙境。


蓬莱路阐神仙境。

“蓬莱路阐神仙境。”诗句出处:《绛都春》;是元朝诗人王哲的作品。 天然省悟,此一遇转增,清凉尤憬。定里铅汞结就,都缘壬逢丙。元初面目成琼颈。返照长生安静。速令归去,前程已许,久通坚永。好景。光传焕炳。见空外万门道,银霞齐整。渐渐近来,相接相迎,须臾顷。蓬莱路阐神仙境。有个金童邀请。谨持玉诏,亲教害风受领。

【注释】:

蓬:

①蓬草。也叫“飞蓬”。《荀子· 劝学》:“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。”②散乱;蓬松。《晋书 ·王徽之传》:“蓬首散带。”③蓬莱山的简称。神山名。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。葛洪《抱朴子·内篇·对俗》:“(得道之士)弃神州而宅蓬瀛。”(瀛:瀛洲。相传为海上仙境。)[蓬户]用蓬草编成的门户。指简陋的房屋。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“终身空室蓬户。”

莱:

①藜。植物名,嫩叶可食。《诗经·小雅·南山有臺》:“南山有臺,北山有莱。”《韩非子·难势》:“此味非饴蜜也,必苦莱亭历也。”(亭历:一种野菜。)②杂草;长满杂草的荒地。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环堵之室,茨之以蒿莱。”《孟子·娄离上》:“辟草莱,任土地者次之。”③除草。《周礼·地官·山虞》:“若大田猎,则莱山田之野。”④周代诸侯国名。在今山东省黄县东南。《左传·襄公六年》:“齐侯灭莱。”⑤休耕的田地。《周礼·地官·县师》:“掌邦国都鄙稍甸郊里之地域,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。”

路:

①道路;路途。《楚辞·九歌·国觞》:“出不入兮往不反,平原忽兮路超远。”②路程。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缘溪行,忘路之远近。”③途径;方向。《尚书·洪范》:“无有作恶,遵王之路。”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”(引喻:称引说话。)④仕途,执政。许棠《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》之八:“当路公卿谁见待? 故乡亲友自疑非。”(待:宽容。疑非:怀疑有错误。)⑤法度;规则。李华《御史中丞厅壁记》:“遵王路以整多方。”(王:指先王。)⑥方面;地区。田艺衡《留青日记·赌博》:“苏常一路尤甚,士大夫归家者则开赌坊,盖避禁也。”(苏常:苏州、常州。避禁:避开禁令。)⑦车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“王思旧勋而赐之路。”⑧大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路弓乘矢。”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区划名。宋的路约相当于现在的省,元的路约相当现在的地区。

阐:

①开;开辟。潘岳《为贾谧作赠陆机》:“粤有生民,伏羲始君;结绳阐化,八象成文。”②阐发;阐明。颜延之《皇太子释奠会作》诗:“阐扬文令。”(扬:宣扬。)

神:

①天神。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祷尔于上下神祇。”②鬼神。《礼记·祭法》:“山林、川谷、丘陵,能出云,为风雨,见怪物,皆曰神。”(见:现。)③指人死后的魂灵。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昔尧殛鲧于羽山,其神化为黄熊。”④玄妙;神奇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阴阳不测谓之神。”⑤心神;精神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形具而神生。”⑥表情;神态。《世说新语·简傲》:“(王恬)神气傲迈,了无相酬对意。”⑦形象;肖像。蒋骥《传神秘要》:“传神最大者,令彼隔几而坐,可远三四尺许,若小照,可远五六尺,愈小愈宜远。”⑧神韵。指文艺作品在境界上所表达出的情趣韵致。严羽《沧浪诗话·诗辨》:“诗之极致有一,曰入神。诗而入神,至矣,尽矣,蔑以加矣!”(蔑:无;没有。)

仙:

①神仙。刘禹锡《陋室铭》: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”②指修炼成仙。《论衡·道虚》:“物无不死,人安能仙。”③指高雅而超出凡俗的人。杜牧《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》:“谁知病太守,犹得作茶仙。”④非同凡响的。洪昇《长生殿·偷曲》:“恰称广寒宫仙乐声声。”⑤称与道教有关的人或事物。⑥对人死的敬称。韩愈《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三首》之三:“云随仙驭远,风助圣情哀。”(仙驭:仙驾。圣:指皇帝。)⑦轻松;自在。杜甫《览镜呈柏中丞》:“行迟更觉仙。”

境:

①疆界;边界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臣始至于境,问国之大禁,然后敢入。”《商君书·农战》:“今境内之民,皆曰农战可避,而官爵可得也。”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。”②地域;处所。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。”③环境;境况。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:“以其境过清,不可久居,乃记之而去。”《宋史·舒璘传》:“敝床疏席,总是佳趣;栉(zhì)风沐雨,反为美境。”(敝:破。疏:粗。栉:梳头。)④境域;疆域。《后汉书·西羌传》:“武帝征伐四夷,开地广境。”⑤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的世界。


上一篇:无梦无眠,无灾无祸。

下一篇:深深渐现,结宝丹、空处超*。


Copyright © 2002-2019 闻讯知识网 www.winxun.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
温馨提示: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,仅供参考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QQ:2514429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