冉
拼音:rǎn 注音: ㄖㄢˇ
部首:冂 部外筆畫: 3 總筆畫: 5
五筆86/98:MFD 倉頡: GB 鄭碼:LDB 電碼:0373
筆順編號:25211 四角號碼:50447 UNICODE:5189
基本字義
rǎn ㄖㄢˇ- 龜甲的邊。
- 〔~~〕a.毛、枝條等柔軟下垂;如“柳枝~~”;b.慢慢地,如“月亮~~升起”。
- 姓。
方言集匯
- 粵語:jim5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ngiam3[客英字典]ngiam1ngiam3[客語拼音字匯]ngiam1[梅縣腔]ngiam3[東莞腔]ngiam1[海陸豐腔]ngiam3[寶安腔]ngiam1ngiam3[陸豐腔]jan3
- 潮州話:而嫣6(染),riam2(jíam)「澄海」riang2
詳細解釋
- 冉
冄 rǎn〈形〉
- (象形。本義:毛柔弱下垂的樣子)
- 同本義 [tenderly]
- 冄,毛冄冄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又如:冉弱(荏弱)
- 逐漸,漸進。常作“冉冉” [gradually]
- 老冉冉其將至兮。——《離騷》。注:“行貌。”
- 冉內,行也。又冉冉,進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- 又如:冉冉悠悠(行動飄忽貌);冉冉纏纏(慢慢騰騰);冉內趨(指仕宦為政)
詞性變化
- 冉 rǎn
〈名〉
- 龜殼的邊緣 [edge of tortoise-shell]
- 姓。如:冉魏(國名(350—352)東晉冉閔篡后趙自立,國號魏,史稱冉魏。后為前燕所滅);冉求、冉雍、冉伯牛(春秋魯人。都為孔子弟子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子集下》《冂字部》 ·冉 ·康熙筆畫:5 ·部外筆畫:3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而琰切,音染。《玉篇》毛冉冉也,行也,進也,侵也。亦作冄。
English
tender; weak; proceed gradually冉的造詞
- 冉冉
- 冉冉悠悠
- 冉冉纏纏
- 冉冉趨
- 冉季
- 冉弱
- 冉耕之疾
- 冉遺
- 冉顏
- 冉駹
- 奄冉
-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
- 掩冉
- 昏冉冉
- 晻冉
- 淹冉
- 漸冉
- 范冉
- 顏冉
- 黯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