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闻讯知识网 > 汉语字典 > 內_內的拼音_內怎么读_內的意思_內的读音_內是什么意思

內:內的意思/造詞/解釋/注音內,內的意思,注音,造詞
內:內的意思,注音读音,字源和中文寓意,读法,國語字典中內的造詞,解釋,詞語,部首,筆畫和字義。

拼音: nèi   nà   注音:ㄋㄟˋ ㄋㄚˋ

部首: 冂   部外筆畫: 2   總筆畫: 4

五筆86/98:MWI   倉頡:XOB   鄭碼: LDOD   電碼: 0355

筆順編號:2534   四角號碼:40227   UNICODE:5185

基本字義

nèi   ㄋㄟˋ
  1. 里面,與外相對:~部。~外。~定。~地。~閣。~行(háng )。~涵。
  2. 稱妻子或妻子家的親戚:~人。~親。~弟。
  3. 親近:~君子而外小人。

方言集匯

  • 粵語:noi6
  • 客家話:[沙頭角腔]lui5[東莞腔]lui3[陸豐腔]nui6

詳細解釋

〈動〉

  1. (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從冂入。冂( jiōng)表示蒙蓋,入表示進入之物,合而表示事物被蒙蓋在里面。本義:入,自外面進入里面)。
  2. 同本義 [enter]
    1. 內,入也。自外而入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主入也。——《周禮·職內》注
    3. 趙不內。——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    4. 欲止不內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    5. 內所著披襖中。——明· 崔銑《記王忠肅公翱三事》
  3. 交入;接納。后作“納” [pay]
    1. 無不務內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。注:“謂收斂入之也。”
    2. 夫耳內和聲,而口出美言。——《國語·周語》
    3. 距關,毋內諸侯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    4. 惡內諸侯客。——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。注:“謂收斂入之也。”
  4. 又如:內金(進貢金、銀、銅等物)
  5. 另見 nèi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子集下》《入字部》 ·內
  •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奴對切,餒去聲。《說文》入也,從冂入,自外而入也。《玉篇》裏也。《增韻》中也。《易·坤卦》君子敬以直內,義以方外。又《前漢·鼂錯傳》先爲築室家,有一堂二內。《註》二房也。《韻會》房室曰內,天子宮禁曰內。漢制,天子內中曰行,內猶禁中也。唐有三內,皇城在長安西北隅,曰西內。東內曰大明宮,在西內之東。南內曰興慶宮,在東內之南。又五內,五中也。《魏志·王浚傳註》聞命驚愕,五內失守。又職內,官名。《周禮·天官註》職內,主人也。若今之泉所入,謂之少內。又河內,地名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河內曰冀州,其山鎭曰霍山。又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儒稅切。同汭,水相入也。或省文作內。又《正韻》同枘。《周禮·冬官考工記註》調其鑿,內而合之。又《正韻》奴荅切。同納。《孟子》若已推而內之溝中。*考證:〔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河內曰冀北。〕 謹照原文冀北改冀州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五》《入部》 ·內
  • 入也。從口,自外而入也。奴對切

English

inside

內的造詞

  • 一包在內
  • 丁內憂
  • 丁內艱
  • 三內
  • 三尸神暴跳,七竅內生煙
  • 業內
  • 東內
  • 東南內
  • 二內
  • 五內
  • 五內俱崩
  • 五內俱焚
  • 五內如焚
  • 人才內閣
  • 人民內部矛盾
  • 以內
  • 任內
  • 份內
  • 眾內
  • 體內
  • 作冊內史
  • 信內
  • 入內
  • 六合之內
  • 關內
  • 其內
  • 養內
  • 內丁
  • 內三關
  • 內三郎
  • 內三院
  • 內喪
  • 內中
  • 內丹
  • 內主
  • 內舉
  • 內樂
  • 內樂府
  • 內乘
  • 內鄉
  • 內書
  • 內書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

温馨提示:以上文字内容仅供参考!如有不妥,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