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
拼音:zōu 注音: ㄗㄡ
部首:阝 部外筆畫:10 總筆畫: 12
簡體部首:阝 簡體部外筆畫:10 簡體總筆畫: 12
繁體部首:邑 繁體部外筆畫:10 繁體總筆畫:13
五筆86/98:QBTB 倉頡:PUNL 鄭碼: RYZY 電碼: 6760
筆順編號: 355233552352 四角號碼: 27427 UNICODE:9112
基本字義
"zōu ㄗㄡˉ- 見鄒。
方言集匯
- 粵語:zau1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zeu1[客英字典]zeu1[臺灣四縣腔]zeu1[陸豐腔]zeu1[梅縣腔]zeu1[東莞腔]ziu1[寶安腔]ziu1[客語拼音字匯]zeu1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下》《邑字部》 ·鄒 ·康熙筆畫:17 ·部外筆畫:10
- 《唐韻》《正韻》側鳩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甾尤切,音騶。《說文》魯縣,古邾婁國,帝顓頊之後所封。《徐曰》《孟子題辭》邾國至孟子時,魯穆公攺曰鄒。 又通作騶。《史記·孟軻傳》孟子,騶人也。 又姓。《廣韻》漢有鄒陽。 又《字彙補》從娶切,音聚。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如顏濁鄒之徒。《正義》鄒,音聚。俗省作鄒。互詳前郰字註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六》《邑部》 ·鄒
- 魯縣,古邾國,帝顓頊之後所封。從邑芻聲。側鳩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