郾
拼音: yǎn 注音:ㄧㄢˇ
部首:阝 部外筆畫:9 總筆畫:11
簡體部首:阝 簡體部外筆畫:9 簡體總筆畫: 11
繁體部首:邑 繁體部外筆畫:9 繁體總筆畫:12
五筆86/98:AJVB 倉頡:SVNL 鄭碼:HKZY 電碼:9351
筆順編號: 12511531552 四角號碼:77727 UNICODE: 90FE
基本字義
yǎn ㄧㄢˇ- 古國名,中國周代燕國自稱為“郾”。
方言集匯
- 粵語:jin2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ren5[客英字典]jen3[臺灣四縣腔]jen5[客語拼音字匯]yan1
詳細解釋
- 郾 Yǎn
〈名〉古縣名 [Yan county]。古郾子國地,戰國屬魏,秦置郾縣。故城在今河南省郾城縣南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酉集下》《邑字部》 ·郾 ·康熙筆畫:16 ·部外筆畫:9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於建切,音堰。《說文》潁川縣名。《正字通》卽古郾子國故地,今爲開封府許州郾城縣。 又《廣韻》同鄢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六》《邑部》 ·郾
- 潁川縣。從邑匽聲。於建切
English
county in Henan province郾的造詞
- 郾城之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