剴
拼音:kǎi 注音:ㄎㄞˇ
部首: 刂 部外筆畫: 10 總筆畫:12
簡體部首:刂 簡體部外筆畫: 10 簡體總筆畫:12
繁體部首:刀
五筆86/98:MGKJ 倉頡: UTLN 鄭碼: LLUK 電碼: 0481
筆順編號: 252125143122 四角號碼:22100 UNICODE: 5274
基本字義
"kǎi ㄎㄞˇ- 見剴。
方言集匯
- 粵語:hoi2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koi3[海陸豐腔]koi3kai3[梅縣腔]koi3[寶安腔]kai3[客語拼音字匯]koi3[臺灣四縣腔]koi3kai3
- 潮州話:kai2(khái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子集下》《刀字部》 ·剴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10
- 《唐韻》古哀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柯開切,音該。《說文》鎌也。從刀,豈聲。一曰摩也。又《玉篇》切也,動也。《唐書·魏徵傳》二百餘奏,無不剴切當帝心者。又《唐韻》五來切《集韻》魚開切,音皚。義同。又《集韻》居代切,該去聲。義同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四》《刀部》 ·剴
- 大鎌也。一曰摩也。從刀豈聲。五來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