劍
拼音: jiàn 注音: ㄐㄧㄢˋ
部首: 刂 部外筆畫: 7 總筆畫: 9
簡體部首:刂 簡體部外筆畫:7 簡體總筆畫:9
繁體部首: 刀
五筆86/98: WGIJ 倉頡:OMLN 鄭碼: ODVK 電碼:0494
筆順編號: 341443122 四角號碼:82100 UNICODE:5251
基本字義
(劍)
jiàn ㄐㄧㄢˋ- 古代的一種兵器:寶~。長~。~鞘。~術。~拔弩張(形容形勢緊張,一觸即發,后亦喻書法雄健)。刻舟求~。
英漢互譯
blade falchion glaive glave sword方言集匯
- 粵語:gim3
詳細解釋
- 劍
劍、劒 jiàn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刀,僉( qiān)聲。本義:古代兵器。長刃兩面,中間有脊,短柄)
- 同本義 [sword;dagger;sabre]
- 劒,人所帶兵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注:“今之匕首。”
- 昔葛盧之山發而出金, 蚩尤受而制之為劍。——《管子》
- 負劍辟咡詔之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
- 劍寒花不落,弓曉月逾明。——虞世南《從軍行》
- 又如:劍鍔(劍的鋒刃);劍首(劍環。用玉或金屬制成,上面鏤刻有花紋);劍氣(劍的光芒;比喻人的聲望)
- 劍術 [swordplay]。如:劍士(劍術高明的人);劍仙(精于劍術的仙人)
詞性變化
- 劍
劍 jiàn〈動〉
- 以劍殺人 [kill with sword]
- 劍斬虞常。—— 東漢· 班固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- 有司馬叔持者,白日于都市手劍父仇。—— 潘岳《馬穫督誄序》
- 挾在脅下 [place in under axilla]
- 回顧乳者劍汝而立于旁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瀧岡阡表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子集下》《刀字部》 ·劍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居欠切,檢去聲。《玉篇》籀文劒。《說文》人所帶兵也。《釋名》劒,檢也,所以防檢非常。《管子·地數篇》葛盧之山,發而出金,蚩尤受而制之,以爲劒鎧矛戟。又操劒殺人亦曰劒。《潘岳·汧督馬敦誄序》漢明帝時有司馬叔持者,白日于市,手劒父讎。
English
sword, dagger, saber劍的造詞
- 一劍之任
- 七星劍
- 三劍
- 三劍客
- 三尺劍
- 上方劍
- 上方寶劍
- 豐劍
- 豐城劍
- 豐城劍氣
- 丸劍
- 義劍
- 九劍酒
- 書劍
- 書劍恩仇錄
- 書劍飄零
- 買牛賣劍
- 買犁賣劍
- 五劍
- 仗劍
- 以劍補履
- 儀劍
- 伏劍
- 佩劍
- 倚天劍
- 借劍
- 借劍殺人
- 健劍
- 具劍
- 冠劍
- 馮諼劍
- 擊劍
- 擊劍衫
- 擊劍運動
- 刀光劍影
- 刀劍
- 刀頭劍首
- 刀山劍林
- 刀山劍樹
- 刀槍劍戟
- 刃樹劍山
- 利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