刳
拼音: kū 注音:ㄎㄨ
部首:刂 部外筆畫:6 總筆畫: 8
簡體部首:刂 簡體部外筆畫: 6 簡體總筆畫: 8
繁體部首:刀
五筆86/98:DFNJ 倉頡: KSLN 鄭碼:GDZK 電碼:0453
筆順編號: 13411522 四角號碼: 42200 UNICODE: 5233
基本字義
kū ㄎㄨˉ- 從中間破開再挖空:~木為舟。~心(道教指澄清內心的雜念)。
方言集匯
- 粵語:fu1
-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ku1kwa1[臺灣四縣腔]ku1kwa1[梅縣腔]ku1[海陸豐腔]ku1kwa1[寶安腔]ku1
- 潮州話:戈污1(區),ku1(khu)
詳細解釋
- 刳 kū
〈動〉
- (形聲。從刀,夸聲。本義:剖,剖開)
- 同本義 [cut open]
- 刳,判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- 刲之刳之。——《禮記·內則》
- 刳剔孕婦。——《偽泰誓》
- 引刀自刳其腹。——王充《論衡》
- 又如:刳割(剖割);刳木(剖鑿大木,使其中空);刳肝(剖挖肝臟);刳胎(剖割孕婦胎兒)
- 挖,挖空 [hollow out]
- 刳木為舟,剡木為楫。——《易·系辭下》
- 又如:刳心(挖出心臟);刳腔(挖空的腹腔)
- 殺,割 [kill]
- 刳白馬而盟。——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
- 又如:刳羊(古時外交結盟時殺羊宣誓);刳割(切割)
- 洗除,消除 [eliminate]
- 夫道,覆載萬物者也,洋洋乎大哉!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。——《莊子》
- 遭受殘害 [cruelly injure]
- 江東新刳于兵,郡旱,饑民交走死無吊。—— 唐· 韓愈《曹成王碑》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子集下》《刀字部》 ·刳 ·康熙筆畫:8 ·部外筆畫:6
- 《唐韻》苦胡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空胡切,音枯。《說文》判也。《易·繫辭》刳木爲舟。又《玉篇》空物腸也,屠也。《前漢·王莽傳》與巧屠共刳剝之。《註》刳,剖也。又《集韻》墟侯切,音摳。義同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四》《刀部》 ·刳
- 判也。從刀夸聲。苦孤切
-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- 判也。內則云。刲之刳之。按刲謂刺殺之。刳謂空其腹。辭刳木爲舟。亦謂虛木之中。刳木一作挎木。鄉飮酒禮。相者二人。皆左何瑟。後首挎越內弦。賈公彥曰。瑟底有孔越。以指深入而持之也。手部無挎。從刀。夸聲。苦孤切。五部。
English
cut out, dig, rip up, scoop out刳的造詞
- 刲刳
- 刳獸食胎
- 刳刀
- 刳削
- 刳剒
- 刳剔
- 刳剖
- 刳剡
- 刳剝
- 刳割
- 刳形去皮
- 刳心
- 刳心雕腎
- 刳斮
- 刳木
- 刳松
- 刳磔
- 刳精嘔血
- 刳精鉥心
- 刳羊
- 刳肝
- 刳肝瀝膽
- 刳腸
- 刳胎
- 刳胎剔
- 刳胎殺夭
- 刳胎焚夭
- 刳胎焚郊
- 刳脂剔膏
- 刳臠
- 刳腔
- 刳腹
- 刳舟
- 刳舟剡楫
- 刳艇
- 劌心刳肺
- 劌心刳腹
- 屠刳
- 破腦刳心
- 老龜刳腸
- 鉥心刳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