厝
拼音: cuò 注音:ㄘㄨㄛˋ
部首: 廠 部外筆畫:8 總筆畫:10
五筆86/98: DAJD 倉頡: MTA 鄭碼: GGEK 電碼:0625
筆順編號:1312212511 四角號碼:71261 UNICODE:539D
基本字義
cuò ㄘㄨㄛˋ- 安置:~火積薪。
- 停柩,把棺材停放待葬,或淺埋以待改葬:浮~。暫~。
- 磨刀石。
- <方>在閩南語中代表房屋。
方言集匯
- 粵語:cou3
- 客家話:[臺灣四縣腔]cih5co5[客英字典]cih5[寶安腔]cu5(co5)[客語拼音字匯]co4cog5[海陸豐腔]cih5co5
- 潮州話:cu3(tshù)
詳細解釋
- 厝 cuò
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廠( hǎn),昔聲。“廠”,象山崖形。本義:磨刀石)
- 同本義。一說相當于現在的金剛鉆 [wetstone]
- 厝,厲石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
- 佗山之石,可以為厝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鶴鳴》
- 〈方〉∶房屋。福建沿海及臺灣人稱家或屋子為厝 [house]。如:話未說完,前厝忽然傳來怒罵聲
詞性變化
- 厝 cuò
〈動〉
- 安置,措置 [place]
- 故書則必如將廢厝。——《考工記·梓人》
- 抱火厝積薪之下。——《漢書·賈誼傳》
- 帝感其誠,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,一厝 朔東,一厝 雍南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- 又如:厝頓(處置;安頓);厝生(安身;謀生);厝火燎原(放火燎原,喻小亂子釀成大禍患)
- 把棺材停放待葬或淺埋以待改葬 [place a coffin in a temporary shelter pending burial]。如:厝所(停放靈柩的處所);厝房(停放棺柩的小房);厝兆(安葬)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子集下》《廠字部》 · ·康熙筆畫:10 ·部外筆畫:8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倉各切《韻會》淸各切《正韻》七各切,音錯。《說文》厲石也。從廠,昔聲。詩曰:他山之石,可以攻厝。《徐曰》今詩借作錯字。又《前漢·地理志》五方雜厝。《註》晉灼曰:厝,古錯字。又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正韻》倉故切,音措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。《註》厝,置也。《集韻》同措。
- 考證:〔《說文》厲石也。從廠,昔聲。詩曰,他山之石,可以攻厝。〕 謹照原文錯改爲厝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九》《廠部》 ·
- 厲石也。從廠聲。《詩》曰:“他山之石,可以爲。”倉各切。又,七互切
English
cut or engrave; a grave or tombstone厝的造詞
- 不知所厝
- 舉厝
- 舉直厝枉
- 五方雜厝
- 亡厝
- 交厝
- 刑厝
- 厝兆
- 厝基
- 厝心
- 厝念
- 厝懷
- 厝意
- 厝所
- 厝手
- 厝施
- 厝火
- 厝火燎原
- 厝火積薪
- 厝生
- 厝疑
- 厝置
- 厝舍
- 厝薪于火
- 厝衷
- 厝言
- 厝身
- 厝辭
- 厝邊
- 厝頓
- 厝顏
- 古厝
- 合厝
- 安厝
- 容厝
- 寄厝
- 投厝
- 抱火厝薪
- 無地自厝
- 雜厝
- 權厝
- 浮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