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闻讯知识网 > 汉语字典 > 顧_顧的拼音_顧怎么读_顧的意思_顧的读音_顧是什么意思

顧:顧的意思/造詞/解釋/注音顧,顧的意思,注音,造詞
顧:顧的意思,注音读音,字源和中文寓意,读法,國語字典中顧的造詞,解釋,詞語,部首,筆畫和字義。

拼音: gù   注音: ㄍㄨˋ

部首: 頁   部外筆畫: 4   總筆畫:10

簡體部首:頁   簡體部外筆畫: 4   簡體總筆畫: 10

繁體部首:頁

五筆86/98:DBDM   倉頡: MUMBO   鄭碼:GGYG   電碼: 7357

筆順編號:1355132534   四角號碼: 71282   UNICODE:987E

基本字義

(顧)

gù  ㄍㄨˋ
  1. 回頭看,泛指看:~眄。~名思義。回~。
  2. 照管,注意:~及。~忌。~慮。~念。~恤。~全。~問。~惜。兼~。
  3. 商店或服務行業稱來買貨物或要求服務的:~客。惠~。主~。
  4. 拜訪:三~茅廬。
  5. 文言連詞,但、但看:“兵不在多,~用之何如耳”。
  6. 文言連詞,反而、卻:“足反居上,首~居下。”
  7. 古同雇,酬。
  8. 姓。===漢英互譯===
attend to   call on   considering   look at   turn around and look at

方言集匯

  • 粵語:gu3

詳細解釋

顧 gù〈動〉

  1. (形聲。從頁( xié),頭。表示與頭有關。雇聲。本義:回頭看)
  2. 同本義 [turn round and look at;look back]
    1. 顧,環視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顧見漢騎 司馬呂馬童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    3. 顧瞻周道。——《詩·檜風·匪風》
    4. 眷言顧之,潸焉出涕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大東》
    5. 車中,不內顧,不疾言,不親指。——《論語·鄉黨》
    6. 莊子持竿不顧。——《莊子·秋水》
    7. 友人慚,不下引之。元方入門,不顧。——《世說新語·方正》
    8. 荊軻顧笑 武陽,前為謝曰:“北蠻夷之鄙人,未嘗見天子,故振懾。”——《戰國策·燕策》
  3. 又如:顧瞻(回首環視;眷顧;關照);顧盼生輝(一回首,一注目,都有無限光彩。比喻眉目傳神);顧返(回頭,回家);顧笑(回頭而笑);顧望(回視,觀望。有謙讓、畏忌或躊躇不前的意思)
  4. 觀看,瞧 [look]
    1. 顧我則笑。——《詩·邶風·終風》
    2. 惠顧前好。——《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
    3. 徘徊四顧,見蟲伏壁上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    4. 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,君臣相顧,不知所歸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新五代史·伶官傳·序》
  5. 又如:四顧無人;相顧一笑;顧觀(觀看);顧眺(眺望,遠望);顧影慚形(看著身影,心感內疚)
  6. 訪問,拜訪 [call on]
    1. 此人可就見,不可屈致也。將軍宜枉駕顧之。——《三國志·諸葛亮傳》
  7. 又如:光顧;枉顧;三顧茅廬;顧聘(拜訪聘請);顧訪(探視訪問);顧臨(過訪)
  8. 照顧,關懷 [take care of]
    1. 子布、 元表諸人各顧妻子,挾持私慮,深失所望。—— 宋· 司馬光《資治通鑒》
    2. 三歲貫汝,莫我肯顧。——《詩·魏風·碩鼠》
    3. 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。——漢· 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
    4. 不顧思義。——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  9. 又如:顧睦(照顧);顧攬(照管);顧管(照顧,照管);顧報(顧念報答)
  10. 眷念,顧及 [think fondly of]
    1. 屈平既嫉之,雖流放,眷顧 楚國,系心 懷王。——《史記·屈原賈生列傳》
    2. 愿君顧先王之宗廟,姑反國統萬人乎——《戰國策·齊策》
  11. 又如:顧慣(顧念);顧哀(眷念哀憐);顧思(眷顧思念);顧重(顧念重視)
  12. 反省 [self-question]。如:顧省(省察);顧愆(反省自己的過失)
  13. 顧慮;考虛 [scruple;hisitate]
    1. 大行不顧細謹,大禮不辭小讓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    2. 世溷濁而莫余知兮,吾方高馳而不顧。——《楚辭·屈原·涉江》
  14. 如:顧畏(顧慮畏懼);顧憚(顧忌);顧累(憂慮麻煩);顧憂(操心)
  15. 通“雇”。出錢請人做事 [hire; imploy]
    1. 天下女徒已論,歸家,顧山錢月三百。——《漢書·平帝紀》
    2. 如此使用民財以顧其功。——《漢書·晁錯傳》
  16. 又如:顧倩(雇用);顧募(雇傭征募);顧喚(雇請)

詞性變化

顧 gù〈名〉商店稱來買貨的人 [patronage]。如:惠顧;主顧;顧客

顧 gù〈副〉

  1. 表示輕微的轉折,相當于“而”、“不過” [only]
    1. 顧自以為身殘處穢。——漢· 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
    2. 如姬之欲為公子死,無所辭,顧未有路耳。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
    3. 吾每念,常痛于骨髓,顧計不知所出耳!——《戰國策·燕策》
  2. 反而,卻 [on the contrary]
    1. 今三川、周室,天下之市朝也,而王不爭焉,顧爭于戎狄。——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
    2. 人之立志,顧不如蜀鄙之僧哉—— 清· 彭端淑《為學一首示子侄》
  3. 又如:顧荷(反而受到[恩惠])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戌集下》《頁字部》 ·顧
  •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類篇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古慕切,音故。《玉篇》瞻也。迴首曰顧。《詩·小雅》顧我復我。《箋》顧,旋視也。《書·太甲》顧諟天之明命。《傳》謂常目在之。 又眷也。《詩·大雅》乃眷西顧。又《書·康誥》顧乃德。《傳》謂顧省汝德。又《詩·小雅》不顧其後。《箋》不自顧念。 又但也。《禮·祭統》上有大澤,則惠必及下,顧上先下後耳。《疏》言上有大澤,則惠必及。但尊上者在先,下者處後耳。一曰顧,故也,謂君上先餕,臣下後餕,示恩則從上起也。 又發語辭。《史記·刺客傳》顧不易耶。《註》顧反也。《前漢·賈誼傳》首顧居下。《註》顧亦反也,言如人反顧然。 又與雇同。《前漢·鼂錯傳》斂民財,以顧其功。《註》顧,讎也,若今言雇賃也。 又引也。《後漢·黨錮傳》郭林宗、范滂等爲八顧,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。 又國名。亦姓。《詩·商頌》韋顧旣伐,昆吾夏桀。《傳》有韋國者,有顧國者。《箋》顧、昆吾,皆己姓。 又地名。《左傳·哀二十一年》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。《註》顧,齊地。 又山名。《方輿勝覽》鎭江北固山,梁武攺曰北顧。 又《五音集韻》公戸切,音古。義同。《書·微子》我不顧行遯。徐邈讀。 俗作頋。
  • 考證:〔《禮·祭統》顧上先下後耳。《疏》但尊上者則先,下者處後耳。〕 謹照原文則先改在先。〔《史記·刺客傳》顧不易耶。《註》反顧也。〕 謹照索隱原文反顧也改顧反也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九》《頁部》 ·
  • 還視也。從頁雇聲。古慕切

English

look back; look at; look after

顧的造詞

  • 一顧
  • 一顧之榮
  • 一顧傾城
  • 一顧千金
  • 三顧
  • 三顧茅廬
  • 三顧草廬
  • 下顧
  • 不值一顧
  • 不屑一顧
  • 不管不顧
  • 不顧
  • 不顧一切
  • 不顧前后
  • 不顧大局
  • 不顧死活
  • 不顧而唾
  • 東走西顧
  • 東顧
  • 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
  • 中顧
  • 臨危不顧
  • 臨難不顧
  • 臨顧
  • 主顧
  • 義不反顧
  • 義無反顧
  • 樂顧
  • 價增一顧
  • 伯樂一顧
  • 伯樂顧
  • 俊廚顧及
  • 傍顧
  • 光顧
  • 八顧
  • 公私兼顧
  • 關顧
  • 兼顧
  • 內顧
  • 內顧之憂
  • 再顧
  • 前瞻后顧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

温馨提示:以上文字内容仅供参考!如有不妥,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