黍
拼音:shǔ 注音:ㄕㄨˇ
部首:黍 部外筆畫: 0 總筆畫:12
五筆86/98: TWIU 倉頡: HDOE 鄭碼:MFOK 電碼: 7810
筆順編號: 312343424134 四角號碼:20909 UNICODE:9ECD
基本字義
shǔ ㄕㄨˇ- 〔~子〕一年生草本植物,葉線形,子實淡黃色,去皮后稱黃米,比小米稍大,煮熟后有黏性。
英漢互譯
millet方言集匯
- 粵語:syu2
-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shu3[客英字典]shu3[沙頭角腔]su5[梅縣腔]shu3[臺灣四縣腔]su3[寶安腔]su5[客語拼音字匯]su3[陸豐腔]shu3
詳細解釋
- 黍 shǔ
〈名〉
- (形聲。從禾,雨省聲。本義:植物名。亦稱“稷”、“糜子”)
- 古代專指一種子實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[broomcorn millet]。其子實煮熟后有粘性,可以釀酒、做糕等
- 黍,禾屬而黏者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今北方謂之黃米。
- 天子乃以雛嘗黍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。注:“黍火谷。”
- 黍白薌合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
- 無食我黍。——《詩·魏風·碩鼠》
- 止子路宿,殺雞為黍而食之。——《論語·微子》
- 又如:黍離(喻覆沒;衰敗。西周亡后,周大夫過故宗廟官室,只見滿目黍離,十分荒涼);黍酒(用黍釀制的酒);黍醅(同黍酒);黍月霍(一種雜有黍米的肉羹);黍谷生春(比喻厄運有了好的轉機)
- 糜稷一類草本植物 [panic grass]
- 麥行千里不見土,連山沒云皆種黍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后元豐行》
- 古時建立度量衡的依據 [base]
-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,高可二黍許。——《虞初新志·魏學洢·核舟記》
- 黃米做的飯 [millet]
- 其鑲伊黍。——《詩·周頌·良耜》
- 又如:殺雞為黍
《康熙字典》
- 《亥集下》《黍字部》 ·黍 ·康熙筆畫:12 ·部外筆畫:0
-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舒呂切《韻會》《正韻》賞呂切,音暑。《說文》禾屬而黏者也。以大暑而種,故謂之黍,從禾,雨省聲。孔子曰:黍可爲酒,禾入水也。《字彙》粟屬。苗似蘆,高丈餘,穗黑色,實圓重,土宜高燥。《詩緝》黍有二種,黏者爲秫,可以釀酒。不黏者爲黍,如稻之有秔糯也。《爾雅翼》黍,大體似稷,故古人倂言黍稷,今人謂黍爲黍穄。《禮·曲禮》凡祭宗廟之禮,黍曰薌合。 又角黍。《續齊諧記》角黍,菰葉裹黏米爲之,楚俗投汨羅水祠屈原。 又地名。《左傳·哀七年》宋人築五邑,一曰黍丘。《註》梁國下邑縣西南有黍丘亭。又《史記·秦本紀》秦取韓負黍。 又弓名。《荀子·性惡篇》繁弱鉅黍,古之良弓。 又黃鳥,一名搏黍。 又蟲名。《爾雅·釋蟲》委黍。《註》婦別名。 又蓬名。《爾雅·釋草》薦黍蓬。 《六書·精薀》黍下從氽,象細粒散垂之形。*考證:〔《左傳·哀八年》晉人築五邑。〕 謹照原文八年改七年。晉人改宋人。
說文解字
- 《卷七》《黍部》 ·黍
- 禾屬而黏者也。以大暑而穜,故謂之黍。從禾,雨省聲。孔子曰:“黍可爲酒,禾入水也。”凡黍之屬皆從黍。舒呂切
English
glutinous millet; KangXi radical number 202黍的造詞
- 不失黍絫
- 不差累黍
- 不爽累黍
- 以戈舂黍
- 作黍
- 嗇黍
- 委黍
- 巨黍
- 弄黍
- 摶黍
- 搏黍
- 故宮禾黍
- 殺雞為黍
- 殺雞炊黍
- 杪黍
- 歌黍
- 毫黍
- 燔黍捭豚
- 燔黍擘豚
- 玉蜀黍
- 離黍
- 禾黍
- 禾黍之傷
- 禾黍之悲
- 禾黍故宮
- 秫黍
- 秬黍
- 稌黍
- 稷黍
- 稻黍
- 穈黍
- 累黍
- 縱黍尺
- 范張雞黍
- 蜀黍
- 蟬鳴黍
- 角黍
- 距黍
- 銖黍
- 香黍
- 雞黍
- 雞黍之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