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闻讯知识网 > 汉语字典 > 黥_黥的拼音_黥怎么读_黥的意思_黥的读音_黥是什么意思

黥:黥的意思/造詞/解釋/注音黥,黥的意思,注音,造詞
黥:黥的意思,注音读音,字源和中文寓意,读法,國語字典中黥的造詞,解釋,詞語,部首,筆畫和字義。

拼音: qíng   注音:ㄑㄧㄥˊ

部首: 黑   部外筆畫: 8   總筆畫: 20

五筆86/98:LFOI   倉頡:WFYRF   鄭碼: LKJK   電碼:7823

筆順編號:25431211444441251234   四角號碼: 60396   UNICODE:9EE5

基本字義

qíng   ㄑㄧㄥˊ
  1. 古代在人臉上刺字并涂墨之刑,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:~首。
  2. 在人體上刺文字或圖案并涂上顏色。

方言集匯

  • 粵語:king4
  • 客家話:[海陸豐腔]gin1kiang2[客英字典]gin1[臺灣四縣腔]gin1kiang2[梅縣腔]gin1[寶安腔]kiang2

詳細解釋

剠 qíng〈動〉

  1. (會意。從黑,京聲。刻其面以墨窒之。字亦作“剠”。本義:古代一種肉刑,墨刑的異稱)
  2. 刺字 [tattoo;punishment of branding a criminal]
    1. 黥,墨刑在面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    2. 放黥者馬竿人面也。——《書·刑德》
  3. 又如:黥首刖足(刻額染墨,截斷雙腳);黥布(英布,漢高祖的大將、功臣。因犯罪被黥面);黥首(漢代刑法之一。其法在罪人額上刻字染墨);黥面(在臉上刺字涂墨);黥徒(受黥刑的犯人。引申泛指囚徒,罪犯)
  4. 鐫刻 [carve]
    1. 聲明走百靈,結構黥幽谷。——清· 魏源《白岳東崖》

詞性變化

  • qíng

〈名〉受過黥刑的人 [tattooed person]

    1. 自唐失其政,天下乘時,黥髡盜賊。——《新五代史》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亥集下》《黑字部》 ·黥 ·康熙筆畫:20 ·部外筆畫:8
  • 〔古文〕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渠京切,音擎。《說文》黑在面。《荀子·正論篇》墨黥。《註》以墨涅其面而已。或曰墨黥,當爲墨幪。以墨巾蒙其頭而已。《書·呂》爰始淫爲劓刵椓黥。《疏》黥面,卽墨也。《周禮·秋官·司》墨罪五百。《註》墨,黥也。先刻其面,以墨窒之。 又姓。漢有黥布,初姓英,咎繇之後。布以小時有人相云當而王,故姓黥以厭當之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》《黑部》 ·黥
  • 墨在面也。從黑京聲。,黥或從刀。渠京切

English

to tattoo; to brand the face of criminals

黥的造詞

  • 刑黥
  • 印黥
  • 墨黥
  • 天黥
  • 息黥補劓
  • 救黥醫劓
  • 月黥
  • 灼黥
  • 錢黥
  • 黥軍
  • 黥刑
  • 黥劓
  • 黥卒
  • 黥墨
  • 黥夫
  • 黥彭
  • 黥徒
  • 黥文
  • 黥竄
  • 黥罪
  • 黥配
  • 黥陣
  • 黥隸
  • 黥面
  • 黥首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

温馨提示:以上文字内容仅供参考!如有不妥,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