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闻讯知识网 > 汉语字典 > 汾_汾的拼音_汾怎么读_汾的意思_汾的读音_汾是什么意思

汾:汾的意思/造詞/解釋/注音汾,汾的意思,注音,造詞
汾:汾的意思,注音读音,字源和中文寓意,读法,國語字典中汾的造詞,解釋,詞語,部首,筆畫和字義。

拼音:fén   注音: ㄈㄣˊ

部首: 氵   部外筆畫:4   總筆畫: 7

簡體部首:氵   簡體部外筆畫: 4   簡體總筆畫: 7

繁體部首: 水

五筆86: IWVN   五筆98: IWVT   倉頡:ECSH   鄭碼:VOYD   電碼: 3083

筆順編號:4413453   四角號碼:38127   UNICODE:6C7E

基本字義

fén  ㄈㄣˊ
  1. 〔~河〕水名,在中國山西省。

方言集匯

  • 粵語:fan4
  • 客家話:[客英字典]fun1[海陸豐腔]fun1[客語拼音字匯]fun1fun2[寶安腔]fun2
  • fun1[臺灣四縣腔]fun1

詳細解釋

  • Fén

〈名〉

  1. 水名,即汾河 [Fen River]。在山西省中部。長七百一十六公里,為黃河第二大支流

詞性變化

  • fén

〈形〉

  1. 大 [great]。如:汾王(大王。一說指周厲王)

《康熙字典》

  • 《巳集上》《水字部》 ·汾 ·康熙筆畫:8 ·部外筆畫:4
  • 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符分切,音濆。水名。《說文》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。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。《周禮·夏官·職方氏》冀州,其浸汾潞。《水經》汾水出太原汾陽縣北管涔山。《山海經》管涔之山,其上無草木,而下多玉。汾水出焉,西流注于河。《十三州志》出武州之燕京山,亦管涔之異名也。 又地名,在襄城。《左傳·襄十八年》楚子庚治兵于汾。《司馬彪曰》襄城縣有汾丘。 又縣名。《前漢·地理志》汾隂,臨汾,俱屬河東郡。汾陽屬太原郡。《廣輿記》臨汾,汾西二縣,今俱屬平陽府。 又郡名。《廣輿記》山西汾州府,本漢太原郡,後魏曰汾州,唐曰浩州,宋曰汾陽。 又《集韻》步奔切,音盆。與湓同。湓水在潯陽。或省作汾。詳湓字註。 又方文切,音分。與紛同。《揚雄·長楊賦》汾沄沸渭。《註》衆盛貌。汾沄,音紛雲。 又溫汾,水轉貌。《枚乗·七發》所揚汩者,所溫汾者。

說文解字

  • 《卷十一》《水部》 ·汾
  • 水。出太原晉陽山,西南入河。從水分聲。或曰出汾陽北山,冀州浸。符分切
  • 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
  • 汾水。出大原晉陽山。西南入河。太原郡晉陽、二志同。今山西太原府太原縣縣治東北有太原舊城。城中舊有三城。一曰大明城。古晉陽城也。左傳有六名。曰大夏、曰大原、曰大鹵、曰夏墟、曰晉陽、曰鄂。其實一也。周禮河內曰冀州。其浸汾、潞。左傳曰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。又曰宣汾洮。前志曰。大原郡晉陽。晉水所出。東入汾。汾陽。汾水所出。西南至汾陰入河。水經曰。汾水、出大原汾陽縣北管涔山。至汾陰縣北。西注於河。按許云出晉陽山與志水經不合者、志水經舉其遠源。許舉其近源也。汾出管涔山。東南過晉陽縣東。晉水從縣南東流注之。許意謂晉水卽汾水之源。所謂晉陽山者、葢卽縣甕山。在今太原縣西南十里。晉水所出也。杜注左傳曰。汾水出太原。與許合。今汾水出靜樂縣管涔山。經陽曲縣。至太原縣城東。晉水入焉。又經清源縣東南、徐溝縣北。又經交城縣、文水縣、平遙縣、汾陽縣、孝義縣、介休縣、靈石縣、霍州、趙城縣、洪洞縣、臨汾縣、襄陵縣、太平縣、曲沃縣。至絳州城南。澮水入焉。又經稷山縣、河津縣。至榮河縣北境入河。在龍門之南五十里。曰汾口。於古水道無大異。從水。分聲。符分切。十三部。按大雅汾王之甥。毛曰。汾、大也。此謂汾卽墳之假借也。或曰出汾陽北山。漢志、水經說見上。鄭注周禮亦曰汾出汾陽。冀州浸。周禮職方氏文。

English

river in Shanxi province

汾的造詞

  • 俟汾
  • 關汾
  • 大汾
  • 橫汾
  • 橫汾什
  • 橫汾體
  • 橫汾宴
  • 橫汾賞
  • 汾丘
  • 汾亭
  • 汾射
  • 汾晉
  • 汾曲
  • 汾橋
  • 汾水游
  • 汾沄
  • 汾沮
  • 汾河
  • 汾澮
  • 汾海
  • 汾潞
  • 汾王
  • 汾神
  • 汾祠
  • 汾脽
  • 汾葵
  • 汾謳
  • 汾酒
  • 汾陽
  • 汾陽宮
  • 汾陽帽
  • 汾陽王
  • 汾陽考
  • 汾陰
  • 汾陰脽
  • 汾陰鼎
  • 汾露
  • 沮汾
  • 河汾
  • 河汾門下
  • 溫汾
  • 郭汾陽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

温馨提示:以上文字内容仅供参考!如有不妥,请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