逍遥自在任行坐。
逍遥自在任行坐。
“逍遥自在任行坐。”诗句出处:《瓦盆歌》;是元朝诗人王哲的作品。 你敲著得恁响声大。无祥瑞,没灾祸。元谁知得那。外唇有口能发课。内虚有腹成因果。贵贱贤愚,细思量、人人放一个。这风狂悟斯,不肯争人我。除烦恼,灭心火。日日随缘过。逍遥自在任行坐。功成行满携云朵。带壳升腾,恁时节,方知不打破。
【注释】:
逍:
[逍遥]也作“消摇”。1. 缓步行走的样子。《楚辞·九章·哀郢》:“去终古之所居兮,今逍遥而来东。”2. 自由自在,无拘无束。《诗经·小雅·白驹》:“所谓伊人,于焉逍遥。”遥:
①远。《楚辞·招魂》:“路贯庐江兮左长薄,倚沼畦瀛兮遥望博。”(庐江、长薄:均地名。瀛:池泽。)②长久。白居易《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》诗:“遥夜凉风楚客悲。”③飘荡。景差《大招》:“魂魄归徕,无远遥只。”(徕:招来。只:语气词。)[遥遥]1. 辽远的样子。陶潜《赠长沙公》:“遥遥三湘,滔滔九江。”2. 长久的样子。江淹《青苔赋》:“昼遥遥而不暮,夜永永以空长。”3. 摇摆不定的样子。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:“漂翻翻其上下兮,翼遥遥其左右。”自:
①自己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。”(言:通“焉”。配命:合乎天命。)《老子》:“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”②亲自。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”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高祖自将。”③自然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谚曰:‘桃李无言,下自成蹊。’”(蹊:小径;小路。)④介词。1.从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,自楚之滕。”(神农:传说为古代造耒耜、兴农业的帝王。许行:当时的农学家。)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有朋自远方来。”2. 由于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屈平之作《离骚》,盖自怨生也。”《汉书·灌夫传》:“侯自我得之,自我捐之,无所恨。”⑤连词。表示假设。可译为假如。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”⑥连词。表示假设的让步。可译为即使。《汉书·高祖纪下》:“高祖不修文学,而性明达,好谋能听,自监门戍卒,见之如旧。”又《杜周传》:“自京师不晓,况于远方?”在:
①存在;在世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范缜《神灭论》:“岂容形亡而神在。”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。张华《情诗》:“处欢愒(kài)夜促,在戚怨宵长”。(愒:贪。)③处;处所。陶潜《饮酒》之二:“衰荣无定在,彼此共更之。”④在于;取决于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。”⑤问候;慰问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寡人淹恤在外,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,吾子独不在寡人。”(寡人:卫献公自称。淹恤:久遭忧患。吾子:指卫大夫大叔文子。)⑥观察;审察。《尚书 ·舜典》:“在璇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”(璇玑玉衡: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。七政:日、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。)⑦介词。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、地点、情形、范围等。柳宗元《田家》诗:“迎新在此岁。”《资治通鉴·汉献帝建安十三年》:“将军禽操宜在今日。”(将军:指孙权。操:曹操。)⑧和“所”连用,表示强调,其下多连“不”等。⑨终结。《尚书·吕刑》:“非天不中,惟人在命。”⑩通“才”。仅仅。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。”任:
(一)①抱。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:“是任是负。”(负:背在身上。)②负载;负荷。《吕氏春秋·举难》:“桓公郊迎客,夜开门,辟任车。”③担子。《礼记·王制》:“轻任并,重任分。”(并:合并。)④责任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受任于败军之际。”⑤职位。《后汉书·边让传》:“议郎蔡邕深敬之,以为让宜处高任。”(处:居。)⑥才干;才能。《韩非子·定法》:“因任而授官。”⑦承当;承受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。”高适《别王彻》:“离别未足悲,辛勤当自任。”⑧任用;使用人才。《尚书·咸有一德》:“任官惟贤材。”(材:通“才”。)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以此任物,亦必悖矣。”⑨信任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王甚任之。”⑩放任不拘。《晋书·胡毋辅之传》:“性嗜酒,任纵不拘小节。”(11)凭借;依凭。《孙子·势》:“故能择人而任势。”谢惠连《雪赋》:“任地班形。”(依据地势铺成不同的形状。)(12)表让步的连词,相当于“即使”。秦观《南乡子》:“任是无情也动人。”(13)通“妊”。怀孕。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周后妃任成王于身。”(后:王。)(二)rén ①县名。任县、任丘县,都在河北省境内。②奸佞。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惇德允元,而难任人。”(惇:敦厚。)③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乐曲名。《礼记·明堂位》:“任,南蛮之乐也。”行:
(一)①路。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行有死人。”②排列而成的行列。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。”又为成行的东西的量词。李群玉《九日》:“一行斜雁向人来。”③行辈;辈份。《汉书·李广苏建传附苏武》:“汉天子,我丈人行也。”④古代军事编制。二十五人为行。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各按行伍。”(伍:五人为伍。) (二)xíng ①行走;两脚交替前进。《列子·说符》:“譬之出不由门,行不从径也。”(径:路。)泛指运行;前进。《论语·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”②引申为离开;离去。《左传· 僖公五年》:“宫之奇以其族行。”古乐府《木兰诗》:“同行十二年,不知木兰是女郎。”又指与出门在外有关的事物。杜甫《奉简高三十五使君》:“行色秋将晚。”③行程;路程。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“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④疏通;疏导。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水逆行,泛滥于中国。”又指流动的或临时的。⑤做;实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夫人幼而学之,壮而欲行之。”(夫:语气词。)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多行不义,必自毙。”⑥行为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听其言而观其行。”⑦品行。屈原《九章·橘颂》:“行比伯夷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陆逊陈其素行。”⑧唐、宋官制,小官兼代大官的事做守某官,大官兼管小官的事叫行某官。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。”(特进:官名。)⑨古诗诗体之一。属乐府诗类。⑩汉字字体之一行书的省称。字体较楷书简易,较草书规范,汉代以来即流行。陆游《作字》:“书成半行草。”(11)副词。将要。陶潜《归去来兮辞》:“感吾生之行休。”(休:指死。)坐:
①坐。古人席地而坐;两膝着地;臀部放在脚跟上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坐而假寐。”《吕氏春秋·离俗》:“终日坐,不自快。”②座位。后来写作“座”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郑人有且置履者,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请以舞剑,因击沛公于坐。”又比喻容易,不费力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天之高也,星辰之远也,苟求其敌,千岁之日至,可坐而致也。”(日至:指冬至。)③据守;坚守。《左传·桓公十二年》:“楚人坐其北门。”④诉讼人对质;对证。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庄子为坐。”(庄子:人名。)⑤犯罪;囚犯……获罪。《晏子春秋·杂下》:“王曰:‘何坐?’曰:‘坐盗’”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数岁,坐法去官,家居长安。”也指判罪,定罪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敢有毁者,坐之!”⑥徒然;白白地。李白《蜀道难》:“以手抚膺坐长叹。”⑦因为;由于。古诗《陌上桑》:“来归相怨怒,但坐观罗敷。”(罗敷:美女名。)杜牧《山行》:“停车坐爱枫林晚。”⑧居住;停留。归庄《黄孝子传》:“父子坐旅中倘怳(tǎng huǎng)累月,因留过岁。”(惝怳:失意。累:数。)上一篇:分明有个长生路,孰是能跻。
下一篇:月华前面,四蹄轻锁。
娟的通假字
百国共臻奏,珍奇献京师。的上一
须臾在今夕,樽酌且循环。的上一
方辞郡斋榻,为酌离亭樽。的上一
朝野同称叹,园绮郁齐名。的上一
当念反穷巷,登朝成慨叹。的上一
司徒拥精甲,誓将除国氛。的上一
宫城开睥睨,观阙丽罘罳。的上一
晨迁俯玄庐,临诀但遑遑。的上一
但睹年运驶,安知后会因。的上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