浑身要显唯真素。


浑身要显唯真素。

“浑身要显唯真素。”诗句出处:《水云游四首》;是元朝诗人王哲的作品。 且听且听。汨汨尘劳,如何得醒。女男是、玉*金枷,把身躯缚定。百年韶景风灯影。怎留他光莹。早悟斯、疾速修行,永完全性命。

且住且住。十月小春,当宜锁户。一百日、练就重阳,也并无作做。浑身要显唯真素。挂灵明纸布。信任他、走玉飞金,自恬然不顾。

思算思算。四假凡躯,干甚厮玩。元来是、走骨行毙,更夸张体段。明灵慧性真灿烂。这骨骸须换。害风子、不藉人身,与神仙结伴。

玉性玉性。玉锁紧严,金关牢钉。玉房深、百日清清,玉辉光一并。玉匙开阐通仙迳。玉门中传令。玉童来、便许全真,玉皇宣已定。

以上王哲作品《水云游》共4首

【注释】:

浑:

(一)①大水涌流声。张协《七命》:“溟海浑濩(huò)涌其后。”(濩:形容水势汹涌。)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上规姚姒,浑浑无涯。”②浑浊;不清亮。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“莫笑农家腊酒浑,丰年留客足鸡豚。”《老子》第十五章:“浑兮其若浊。”③合为一体;混同。李华《杂诗六首》之一:“典乐忽涓微,波浪与天浑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大浑而为一。”《关尹子·二柱》:“浑人我,固天地。”④愚昧;糊涂。《商君书·壹言》:“塞而不开则民浑。”⑤天然的;纯朴。郎廷槐等《师友诗传录》:“总之,汉祚鸿朗,文章作新,《安世》楚声,浑纯厚雅;汉武乐府,壮丽宏奇。”(《安世》:指汉乐歌《安世房中歌》。)《论衡·谈天》:“元气未分,浑沌为一。”⑥全然。李白《少年行》:“浑身装束皆绮罗。”《齐民要术·炙法》:“涂肉,浑炙之。”⑦副词。1. 简直;几乎。杜甫《峡中即事》:“雷声忽送千峰雨,花气浑如百和香。”2. 还;仍。杜甫《春望》:“白发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”3. 皆;都。王安石《若耶溪归兴》:“汀草岸花浑不见,青山无数逐人来。” (二)hùn 同“混”。混杂;杂糅。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廉耻贸乱,贤不肖浑淆,未得其真。”

身:

①人或动物的躯干。屈原《九歌· 国殇》:“首身离兮心不惩。”(不惩:不戒悔。)②身体。《荀子·非相》:“卫灵公有臣曰公孙吕,身长七尺。”③树的主干。《尔雅·释木》:“枞,松叶柏身。”④自身;自己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兔不可复得,而身为宋国笑。”⑤自己的品德、才力、行为等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吾日三省吾身。”⑥亲自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禹之王天下也,身执耒臿以为民先。”⑦我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飞传》:“身是张翼德也。”

要:

(一)①要点;关键。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采儒、墨之善,撮名、法之要。”②重要的。《宋书 ·颜延之传》:“平生不喜见要人。”③需要;想要。刘禹锡《观棋歌送儇师西游》:“赌取声名不要钱。”于谦《石灰吟》:“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④概括之辞。相当于“总”。《史记·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》:“要之以仁义为本。”⑤简要。《荀子·王霸》:“故明主好要,而暗主好详。” (二)yāo ①腰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(宋)建故有要脊痛。”②系于腰间或物体的中间一段。汉《冯绲碑》:“一要金紫。”(金:金印。紫:紫绶。)赵翼《陔余丛考》卷三十:“(纸)反卷如箸,以红线要之。”以上意义后来通作“腰”。③结约;约定。《国语·晋语三》:“以要晋国之成。”(成:和约。)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令富给者以要期,贫穷者燔(fán)券书以捐之。”(富给:富有。燔:烧。券书:借据。捐:放弃。)④干求;求取;设法取得某人的信任和重用。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仁者不违义以要功。”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。”(有虞氏:指舜。)⑤要挟。《左传·襄公九年》:“知武子谓献子曰:‘我实不德,而要人以盟,岂礼也哉?’”⑥半路拦截。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:“吴人要而击之。”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“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。”⑦邀请。《南史·阮孝绪传》:“南平元襄王闻其名,致书要之,不赴。”⑧应和;符合。《吕氏春秋·察今》:“凡先王之法,有要于时也。”⑨下裙的腰。后写作“䙅”。 《诗经·魏风·葛屦》:“要之襋之,好人服之。”(要:用如动词,缝衣腰。好人:美人。)

显:

①明显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夫《周易》彰往而察来,而微显阐幽。”②显露。柳宗元《钴鉧潭西小丘记》:“美竹露,奇石显。”③显扬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晏子以其君显。”④显赫;显贵。《孟子 · 离娄下》:“其妻问所与饮者,则尽富贵也,而未尝有显者来。”⑤旧时对已故先人的尊称。《尚书·文侯之命》:“汝克绍乃显祖。”

唯:

(一)①独;只;仅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东船西舫悄无言,唯见江心秋月白。”②用于句首,表希望。司马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。”③用在句首,无实义。欧阳修《祭石曼卿文》:“唯治平四年七月某日。” (二)wěi 应答的声音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秦王跽而请曰:‘先生何以幸教寡人!’范雎曰:‘唯,唯。’”

真:

①古称仙人为真。《楚辞·九思·守志》:“随真人兮翱翔。”②本性;本质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无益损乎其真。”③真实;真诚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使真伪毋相乱。”④真书,即汉字楷书。⑤副词。的确;实在。杜甫《莫相疑行》:“牙齿欲落真可惜。”

素:

①生绢。古诗《上山采蘼芜》:“织缣(jiān)日一匹,织素五丈余。”(缣:细绢。)②本色;白色。《吕氏春秋·当染》:“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:‘染于苍则苍,染于黄则黄。’”(苍:青绿色。)③颜色单纯;不艳丽。特指凶丧之事所用的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子婴即系颈以组,白马素车。”④质朴;不加修饰。《吕氏春秋·知度》:“不雕其素。”⑤蔬菜瓜果等食物或不带荤腥的食品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居道上,不素食。”⑥真情;诚心。后作“愫”。苏轼《徐州谢上表》:“惟有朴忠之素,既久而犹坚。”⑦副词。1.向来;一向。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项羽亦素闻张耳贤。”2.空;白白地。《诗经·魏风·伐檀》:“彼君子兮,不素餐兮!”


上一篇:纵亡横破,西山留在,翠鬟烟拥。

下一篇:长出瑶枝玉叶。


Copyright © 2002-2019 闻讯知识网 www.winxun.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
温馨提示: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,仅供参考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QQ:2514429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