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得因由。


得得因由。

“得得因由。”诗句出处:《山亭柳四首》;是元朝诗人王哲的作品。 春景精研。花草新鲜。夏日赫绽红莲。忽然秋早至,见山亭、柳上鸣蝉。飚地朔风来到,飘白雪、遍山川。百岁光阴如*指,一灵真性好搜玄。得后*周全。养就神和气,结成丹、灿灿团圆。五道耀明齐聚,簇拥上

急急回头。得得因由。物物更不追求。见见分明把个,般般打破优游。净净自然莹彻,清清至是真修。妙妙中间通出入,玄玄里面细寻搜。了了达冥幽。稳稳拈银棹,惺惺驾、大法神舟。速速去超彼岸。灵灵现住瀛

能置田庄。买得浮桑。蓬莱路做清凉。渐渐成作用,昆仑上、别有嘉祥。每岛各开三户,殊名号、九般房。渐见初*寂生祖,次通长聚见元阳。流转遇明堂。好看炎炎景,这毗邻、现出亮光。处此安居已定,住瀛洲

性本慈悲。要觅玄机。妙理上欲寻思。一身无可脱,被家缘、火院驱驰。爱欲猛捐样下,怎标向、那妻儿。此个丹成分两处,若教行坐总相随。但恐不由伊。双全全举得,人人尽、学取无为。清静到头各就,只庞居

以上王哲作品《山亭柳》共4首

【注释】:

得:

①获取;得到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贤明之士思得明君。”②捉得;找到。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逐而得之。”③得意。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洋洋,甚自得也。”④得到的庄稼;收获;思想上获得;心得。汉·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亡(wú)农夫之苦,有仟伯之得。”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、鸟兽,往往有得。”⑤能;能够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沛公军霸上,未得与项羽相见。”⑥表示某种动作能做或可以做。前蜀·杜光庭《神仙感遇传·罗公远》:“试令罗公取,取不得则罗公输,取得则僧输。”⑦需要;应该;必须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君为我呼入,吾得兄事之。”⑧合适;正确。明· 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于彼计则得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历古今之得失。”⑨完成;完了。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十三学得琵琶成。”⑩通“德”。感激恩德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为宫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识穷乏者得我欤?”

因:

①凭借;依靠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为高必因丘陵,为下必因川泽。”《国语·郑语》:“(谢西)其民沓贪而忍,不可因也。”②继续;沿袭。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千乘(shèng)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(jǐn),由也为之,比(bì)及三年,可使有勇,且知方也。”(乘:一车四马。摄:夹处。饥馑:荒年。比:等到。方:义方。)《汉书·循吏传》:“光因循守职,无所改作。”(光:霍光。循:遵循。)③原因;缘由。邹阳《狱中上梁王书》:“无因而至前也。”④因缘。寒山《诗三百五首》之二百三十八:“唯作地狱滓,不修正直因,忽然无常到,定知乱纷纷。”(无常:传说为阴曹索命的鬼。)⑤介词。1. 表示事情发生的原因。相当于“因为”、“由于”。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“因前使绝国功,封骞博望侯。”2. 表示行为的条件。相当于“通过”。《盐铁论·论儒》:“孔子适卫,因嬖(bì)臣弥子瑕以见卫夫人,子路不悦。”(嬖:被宠爱。)3.表示行为的根据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。”4. 表示顺应情势。《警世通言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:“因风吹火,用力不多。”⑥连词。连接短语或句子,表示顺承。“于是”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秦军解,因大破之。”(解:松懈。)

由:

①经过。《论语·雍也》:“行不由径。”(径:小路。)②顺随;依顺。《论语·颜渊》:“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③原由;原因。雍陶《非酒》:“人人慢说酒消忧,我道翻为引恨由。”④介词。1. 自;从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由陈涉始。”2. 由于;因为。王充《论衡·实知》:“知物由学,学乃知之,不问不识。”3. 凭借;依据。《论语 · 颜渊》:“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(而由人乎哉:难道凭借他人吗?)⑤通“犹”。1. 如同;好像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由弓人而耻为弓。”2. 还;仍然。罗隐《夏州胡常侍》:“仍闻陇蜀由多事,深喜将军未白头。”(事:事故。)3. 尚且。《荀子·富国》:“由将不足以免也。”


上一篇:梧叶上,雨萧萧。

下一篇:马明星下。


Copyright © 2002-2019 闻讯知识网 www.winxun.cn 皖ICP备2020016292号
温馨提示:部分文章图片数据来源与网络,仅供参考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QQ:25144299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