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道白光,唯许红霞设。
两道白光,唯许红霞设。
“两道白光,唯许红霞设。”诗句出处:《苏幕遮二九首》;是元朝诗人王哲的作品。 此神龟,深谢放。厚德深恩,杳杳冥冥广。毛宝当时还岸赏。答报於公,别有明明相。戏金莲,通揖让。千载遐龄,就寿增嘉况。返顾精神添莹朗。一气烦公,送到云霞上。
道无言,禅没说。两道白光,唯许红霞设。真玉山头常摆拽。泼滟滟兮,返照灵峰雪。愈玲珑,元皎洁。射透晴空,莹莹神光别。到此玄玄妙彻。一朵金花,里面金丹结。
弟兄懑,事下手。与世相逢,日日长钤口。休论汞铅并卯酉。开阐绛宫,自在逍遥走。二仪真,三耀秀。我欲亲传,未肯相成就。直待同流观得透。款款停腾,敢把天机漏。
个人人,二旬八。勿肯回头,性命成搜刷。扑入沉沦常坠压。镜子前来,著甚言谈答。是神仙,何不察。劈破凡心,认取佛菩萨。一颗明珠频擦抹。七宝宫中,垒起真金塔。
个人人,常守铺。瓮里合头,铁索缠缚住。怎识从来光耀处。元是神仙,何不开心悟。觅清凉,搜稳步。若要飘蓬,除是风狂做。也肯依凭云水去。占得清闲,走入逍遥路。
会传杯,经每醉。能吃残馀,得饱长长睡。眼里清闲祥又瑞。时复观瞻,白黑黄红翠。出虚空,无堕坠。琼蕊玲珑,显现真嘉致。**灵神来望视。移入金盘,天上夸奇异。
教门人听我告。清弟稠津,吃了成虚耗。五谷滓余难化造。恰是隈*,惹甚闲烦恼。会修行,知颠倒。别有一般,滋味天然好。神水华池通正道。灌溉丹田,指日归蓬岛。
醴泉人,都作善。急急光阴,似水还如箭。荣贵虚劳休自羡。四假凡躯,恰似蚕身缘。各缚缠,夸做茧。裹了真灵,真待锅儿煎。这个王三行方便。不信之时,不见害风面。
柳条柔,麻线细。妙手玄功,密织牢缠系。合格身儿都捏腻。堪与王风,背上成家计。水云游,灵性慧。应用衣餐,里面深根蒂。脱下凡躯猜得谜。了了超升,全是伊相济。
莫端身,休打坐。摆髓摇筋,嘘咽稠粘唾。外用修持无应和。赢得劳神,枉了空摧挫。要行行,如卧卧。只把心头,一点须猜破。返照回光亲看过。五色霞光,覆焘珠明颗。
莫行功,休打坐。如要修持,先把心猿锁。黑气收归无漏破。慢慢升腾,保养灵真么。姹娘嬉,婴子卧。搬上中田,总向明堂过。折得白莲花一朵。携去虚空,放出珍珠颗。
女休猜,儿莫识。情欲偷精,盗髓*筋力。奉劝回头寻歇息。认取身中,三个真端直。姹娘亲,婴子得。专委黄婆,鞠养成渊默。畅饮刀圭通十极。四句同归,随步云霞陟。
认得之,时休送。碧宕深洞。玛瑙耀光希。龙蟠虎绕玫花垂。西江水上,来往见鸟飞。直待青童交位。恁时休去,顶戴翠华冠。浑身锦绣那人谩。方知此处,有个永相随。
善看经,能礼忏。金面胭脂,正好频频蘸。转转殷红红不淡。色里全真,真里成清湛。仗铅刀,擎汞錾。劈暗凿昏,并出银霞艳。万道霞光攒一点。般若波罗,得得无增减。
善修文,能应举。九转金丹,何不搜寻取。若肯回头时暂觑。两足轻狂,走入云霞步。按三光,随师父。别有一条,稳稳长生路。自在逍遥开玉户。好与王风,指日同归去。
少烦人,稀赴会。我自无恩,莫把他人怪。廉俭温良身自在。莫追陪,免得常躯债。有钱时,人见爱。及至无钱,亲也全疏待。且见世情如此态。察尽人心,暗想除非外。
省其身,钤其口。赢得清闲,自在逍遥走。随分为生应永久。不义之财,且缩拿云手。少追陪,微饮酒。节色搜身,新认元初秀。认正三光兼孝友。不祝神祗,也得长春寿。
叹人身,如草露。却被晨晖,髯还归土。百载光阴难得住。只恋尘寰,甘受辛中苦。告诸公听我语。跳出凡笼,好觅长生路。早早回头仍返顾。七宝山头,作个云霞侣。
王台峰,三耀刹。八识俱明,四象灵光匝。罗汉回头看菩萨。佛果圆成,这里无言答。证虚无,腾可恰。清净全扶,澄湛尤相洽。休衮神珠分等甲。彩色传辉,再现黄金塔。
问真修,听我断。莫著凡躯,物物频思算。打破般般常内看。坐卧行住,须作骷髅观。渐令成,常谨按。八亩琼田、别有新条段。性上分明堪正玩。量得无差,便到清凉岸。
性为真,身是假。认取圆成,可可频占惹。自是康强惺复洒。静里搜闲,急刀投婴姹。说良因,谈道话。开廓灵明,拯出根源也。一颗神珠无有价。衮上瑶台,永永长游冶。
兄弟懑,安脚手。擘破微尘,跳出三山口。月出东方日入酉。嵋明星,三个相随走。气传清,神运秀。两脉通和,真行真功就。冲上晴空光猛透。方显无为,始见归无漏。
训人人,休碌碌。□□搜寻,密妙长修福。慧慧明灯参性烛。谨谨营躯,食食牟平禄。拜风风,为叔叔。两两侄贤,莫恋余相逐。切切依从新格曲。了了唐琳,达达真谭玉。
要修行,须发愤。除了忧愁,破尽情怀闷。□仗慧刀挥五蕴。劈开双关,稳稳成三分。没商量,休厮问。只把前篇,日日频搬运。好向家中搜土粪。拨见明珠,携入清凉郡。
赠打车木无情,生有作。都被良工,妙手成躯壳。黑犊黄犍惟挽索。牵入红尘,难免轮回脚。静中忙,闲里做。怎得逍遥,自在真欢乐。直待白朱来跳跃。一朵莲花。万道霞光烁。
赵公邀,吃水饭。颗颗珍珠,料料灵芝蔓。食就圆明生园苑。开阐琼花,不作凡躯楦。合三光,分四宪。壮起精神,宝鼎童儿健。五色霞光同一建。此则充盈,得得平生愿。
这华宗,能顺我。净意清心,认取逍遥卧。日日凡尘仍便躲。管取教公,快乐无摧挫。早回头,休漫过。灭尽无明,远了寻常火。点灵光山上锁。稳驾白云,五色霞中坐。
这仁人,忒伶俐。问我修行,便出非常意。怎奈时间家事累。更有一般,妻子应难弃。劝明公,休出离。日*名香,谨把三光贵。万事心怀方便起。岁举时臻,也到云霞里。
正青春,红貌聚。若肯回头,这下分明觑。愿得回头心早悟。与道为邻、也处逍遥所。善缘来,恶缘去。搜见真容,知向灵台住。七座门开通的祖。跳出之时,便入长生路。
以上王哲作品《苏幕遮》共29首
【注释】:
两:
①[数]两只。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则以刑法断其~足而黥之。”②[数]二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转轴拨弦三~声,未成曲调先有情。”③[数]双方。《赤壁之战》:“孤与老贼势不~立。”④[量]1. 双。《诗经·齐风·南山》:“葛屦五~。”(葛屦:葛布制成的鞋。)2. 重量单位。二十四铢为一两,十六两为一斤。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“去包里取出一锭十~银子放在桌上。”3.匹。《左传·闵公二年》:“归夫人鱼轩,重锦三十~。”⑤(liang)[量]计算车乘的单位。《古文观止·送杨少尹序》:“车数百~。”道:
(一)①道路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会天大雨,道不通。”②水流通行的途径。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“秋,晋侯会吴子于良,水道不可,吴子辞,乃还。”(会:约会。良:地名。)③取道。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:“道海安、如皋,凡三百里。”④方法;途径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”⑤技艺。《论语·子张》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。”⑥宇宙万物的本原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。”⑦规律;道理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循道而不贰,则天不能祸。”(循:遵照。贰:不专一。)⑧政治主张或思想学说。《论语·里仁》:“吾道一以贯之哉。”⑨好的政治局面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天下有道,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。”⑩道德;道义。徐阶《送司封仲芳杨子赴留都》:“古道日沦替,群谀纷追随。”(沦:沦亡。替:衰落。谀:阿谀,奉承。)(11)道家。上古思想流派之一。(12)指道术。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十二:“子若学道,即有仙分。”(13)行政区划名。1.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,开元二十一年增至十五道。2. 清代和民国初年曾在省以下设若干分守道。(14)说;讲述。《盐铁论·遵道》:“饰虚言以乱实,道古以害今。”(15)量词。用于命令、题目等。《新唐书·选举志》:“进士试诗、赋及时务策五道。”(二)dǎo ①同“導”。1.疏通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大决所犯,伤人必多,吾不克救也。不如小决使道。”(决:河流决口。克:能。)2. 引导。《汉书·张骞传》:“唯王使人道送我。”②治理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。”(政:政令。齐:整顿。免:免于犯罪。)③介词。从;由。《汉书·淮南王安传》:“诸使者道长安来,为妄妖言。”白:
①白色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目辨白黑美恶。”(辨:辨别。)②纯洁。《韩非子·说疑》:“竦(sǒng)心白意。”(竦:恭敬。)③皎洁;明亮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唯见江心秋月白。”④彰明;显赫。《荀子·天论》:“礼义不加于国家,则功名不白。”⑤表明;陈述。《吕氏春秋·士节》:“吾将以死白之。”⑥禀告;报告。柳宗元《段太尉逸事状》:“太尉自州以状白府。”⑦徒然;平白地。李白《越女词》五首之四:“相看月未堕,白地断肝肠。”光:
①光亮;光辉。《墨子·尚贤中》:“若日之光,若月之明。”李白《静夜思》:“窗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”②明亮;光明。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“与天地兮同寿,与日月兮齐光。”③光采;风采。《庄子·盗跖》:“身长八尺二寸,面目有光。”也指华美。《诗经·大雅·韩奕》:“百两彭彭,八鸾锵锵,不显其光。”④光荣;荣耀。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下民之乐,子孙保光。”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取尊官厚禄,以为宗族交游光宠。”⑤时光;光阴。李白《前有一樽酒行二首》之一:“青轩桃李能几何?流光欺人忽蹉跎。”(青轩:官员坐的有青绸障蔽的车。)⑥景物;景色。辛弃疾《南乡子·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:“何处望神州,满眼风光北固楼。”⑦发扬光大。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。”⑧光滑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爬罗剔抉(jué),刮垢磨光。”(抉:挑出,剔出。)⑨指礼乐文物。《周易·观》:“观国之光,利用宾于王。”唯:
(一)①独;只;仅。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东船西舫悄无言,唯见江心秋月白。”②用于句首,表希望。司马迁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。”③用在句首,无实义。欧阳修《祭石曼卿文》:“唯治平四年七月某日。” (二)wěi 应答的声音。《史记·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秦王跽而请曰:‘先生何以幸教寡人!’范雎曰:‘唯,唯。’”许:
(一)①答应;允许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弗听,许晋使。”②赞同;赞许。《列子·汤问》:“杂然相许。”③期望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夫子当路于齐,管仲、晏子之功,可复许乎?”④这样。《宋史·杨万里传》:“吾头颅如许,报国无路。”⑤或许;可能。古乐府《懊侬歌》:“许是侬欢归。”(侬欢:我的爱人。)⑥表示约数。相当于“上下”、“左右”。干宝《搜神记》卷七:“临淄有大蛇,长十许丈。”⑦语气词。相当于“啊”。韩愈《感春》诗:“一生长恨奈何许。”⑧周代诸侯国。在今河南许昌县东。⑨处所;地方。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先生不知何许人也。”(二)hǔ [许许]象声词。伐木声。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许许。”红:
①本义为浅红;桃红;粉红。后泛指红色。宋祁《玉楼春》:“红杏枝头春意闹。”(闹:浓盛。)②花的代称。张先《天仙子》:“明日落红应满径。”③通“工(gōng)”。指妇女所做的纺织、刺绣等工作。《汉书·郦食其传》:“农夫释耒(lěi),红女下机。”(释:放下。耒:农具名。)霞:
①彩霞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。”②色彩艳丽。孟郊《送谏议十六叔至孝义渡》:“霞衣相飘飘。”③通“遐”。遥远。《楚辞·远游》:“载营魄而登霞兮,掩浮云而上征。”(营魄:魂魄。)设:
①布置;安排。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张乐设酒,郊迎三十里。”②设立;建立。《商君书·开塞》:“官设而莫之一,不可。”③完备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居处兵卫甚设。”④施行。《吕氏春秋·长攻》:“凡治乱存亡、安危强弱,必有其遇,然后可成,各一则不设。”⑤表假设关系的连词。如果;假如。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设百岁后,是属宁有可信者乎?”(是属:这些人。宁:难道。)上一篇:茶无绝品,至真为上。
下一篇:前定缘由今世用,心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