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甫孤吟,已认得、真龙头角。
梁甫孤吟,已认得、真龙头角。
“梁甫孤吟,已认得、真龙头角。”诗句出处:《满江红七首》;是元朝诗人魏初的作品。 借问中朝,谁得似、相公勋旧。记前日、风云惨淡,雷霆奔走。万里野烟空绿树,旌旗莫卷熊罢吼。更挺身、飞出虎狼群,人能否。元自有,谈天口。初不负,经纶手。更诗书万卷,文章星斗。乐圣衔杯应暂耳,不妨桐院闲清书。愿寿杯、青与北山松,俱长久。
梁甫孤吟,已认得、真龙头角。记当日、江山如画,一时英略。立马便谈天下事,凤池十倍扬州鹤。更诗书万卷豁心胸,无邱壑。活国手,千金诺。自不负,麒麟阁。算点鞭余事,不妨清酌。今日文昌虚八座,鬓毛莫遣星星却。要袖中、霖雨洗乾坤,侵寒廓。
落日何山,人好在、凤凰城阙。还记否、长安城下,一杯离别。芳草连空春欲暮,落红千片飘香雪。忆使君、昨日出潼关,今三月。吾有意,从君说。君为我,能周折。想台中评议,正劳提挈。走马秦川尘土里,离愁一似年时节。问白头老母倚门心,何时歇。
落日江楼,山不尽、乱云横碧。还又见、人家烟火,倚天青壁。貔虎夜攒分远近,鱼龙入海无南北。道军门、昨夜有人来,传佳檄。歌慷慨,吾平昔。今潦倒,嗟何及。幸此身膏沐,太平文德。方喜诗坛逢老手,却愁酒阵当强敌。便从今、都与卷降幡,知吾必。
年少才华,文字里、已曾相识。还又喜、柏台高远,我承飞檄。笔底辉辉多古意,幕中隐隐当劲敌。更今年、相从入川来,良可益。心与胆,当如石。须不负,文章力。要他年事业,轰隆霹雳。自觉空疏成底事,爱君文雅吾平昔。把清江、都与酿成春,如鲸吸。
少日肝肠,云梦地、气吞八九。今老去,才疏计拙,百居人后。倦处收回行路脚,懒来噤却吟诗口。算从前、四十九年非,如回首。风与月,须长久。谁放我,成三友。笑官仓红腐,可堪痴守。倒凤颠鸾吾已矣,淋漓醉墨蛟虬吼。尽都门、冠盖拥红尘,青青柳。
天造云雷,问谁是、中原豪杰。人尽道、青钱万选,使君高节。自有胸中兵十万,不须更事张仪舌。看千秋、金镜一编书,心如铁。天下利,君能说。天下病,君能切。要十分做满,黑头勋业。乐府新诗三百首,篇篇落纸挥冰雪。更醉来、鲸吸卷秋波,杯中月。
以上魏初作品《满江红》共7首
【注释】:
梁:
①[名]桥。《诗经·大雅·大明》:“造舟为~。”②[名]鱼梁。形似桥的捕鱼小堤。柳宗元《钴潭西小丘记》:“为鱼~。”③[名]屋梁。杜甫《江村》:“自来自去~上燕,相亲相近水中鸥。”④[名]古代国名。在陕西韩城南面。《左传·僖公十九年》:“秦遂取~。”甫:
①男子美称,多附缀于表字后面。也作“父”。《仪礼·士冠礼》:“曰伯某甫,仲、叔、季,唯其所当。”郑玄注:“伯、仲、叔、季,长幼之称;甫是丈夫之美称。孔子为尼甫。甫字或作父。”(当:相当。尼:孔子名丘字仲尼。)②大;广大。《诗经·齐风·甫田》:“无田甫田。”(无田:不要耕种。)③开始;刚刚。《老子》第二十一章:“自古及今,其名不去,以阅众甫。”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遥襟甫畅,逸兴遄飞。”孤:
①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的人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幼而无父曰孤。”②孤单;单独。王维《使至塞上》: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”③古代王侯的谦称。《三国志· 蜀书 ·诸葛亮传》:“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”④辜负。《后汉书·袁敞传》:“臣孤恩负义。”⑤指无子女的人。《吕氏春秋·怀宠》:“求其孤寡而振恤之。”⑥独特的;杰出的。杨万里《和李天麟二首》之一:“学诗须透脱,信手自孤高。”吟:
①声调抑扬地咏诵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依树而吟。”②叹息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昼吟宵哭。”③啼叫;鸣响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熊咆龙吟殷(yǐn)岩泉。”(殷:如雷震响。)④古代诗歌体裁之一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亮躬耕陇亩,好为梁父吟。”⑤诗歌。陆游《病起》:“收拾吟笺停酒碗,年来触事动忧端。”⑥通“噤(jìn)”。闭口。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虽有舜禹之智,吟而不言,不如瘖(yīn)聋之指麾也。”(瘖:哑。指麾:指挥。)⑦口吃;说话不清。《后汉书·梁冀传》:“口吟舌言。”已:
①停止。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学不可以已。”②完毕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言未已,齐让又至。”(让:责备。)③罢免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(子文)三已之,无愠(yùn)色。”(愠:怨恨。)④疾止;病除。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:“可以已大风。”(大风:麻风病。)⑤副词。1. 已经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“扶苏已死。”2.随后;旋即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废以为侯,已又杀之。”3. 太;过分。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昊(hào)天已威。”(昊天:天。)⑥通“以”。介词。和方位词“来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、“东”、“西”等结合,表示对时间、范围的限制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“自丞相雍已下皆谏。”⑦语气词。用法同“矣”。用于句末,表示确定语气。《老子》第二章: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。”(斯恶已:就显出丑恶了。)得:
①获取;得到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贤明之士思得明君。”②捉得;找到。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:“逐而得之。”③得意。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洋洋,甚自得也。”④得到的庄稼;收获;思想上获得;心得。汉·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亡(wú)农夫之苦,有仟伯之得。”宋·王安石《游褒禅山记》:“古人之观于天地、山川、草木、虫鱼、鸟兽,往往有得。”⑤能;能够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沛公军霸上,未得与项羽相见。”⑥表示某种动作能做或可以做。前蜀·杜光庭《神仙感遇传·罗公远》:“试令罗公取,取不得则罗公输,取得则僧输。”⑦需要;应该;必须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君为我呼入,吾得兄事之。”⑧合适;正确。明· 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于彼计则得。”《汉书·叙传上》:“历古今之得失。”⑨完成;完了。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十三学得琵琶成。”⑩通“德”。感激恩德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为宫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识穷乏者得我欤?”真:
①古称仙人为真。《楚辞·九思·守志》:“随真人兮翱翔。”②本性;本质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无益损乎其真。”③真实;真诚。《汉书·宣帝纪》:“使真伪毋相乱。”④真书,即汉字楷书。⑤副词。的确;实在。杜甫《莫相疑行》:“牙齿欲落真可惜。”龙:
(一)①我国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头有角,身有鳞。有脚可走,无翼能飞。《周易·乾》:“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”(田:指地上。)②帝王的象征。杜甫《哀王孙》:“高帝子孙尽隆准,龙种自与常人殊。”(高帝:汉高祖。隆准:高鼻梁。)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天旋日转回龙驭。”③八尺以上的马;骏马。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龙辂充庭,云旗拂霓。”(辂:天子的车。云旗:很高的旗。霓:副虹,借指空中。)④指杰出的人才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。”⑤二十八宿中东方七星(角、亢、氐、房、心、尾、箕)的合称。⑥十二生肖之一。[龙钟]1. 衰老、疲惫的样子。王维《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》:“龙钟一老翁,徐步谒禅宫。”2. 潦倒、不得意的样子。白居易《别微之于澧上》:“莫问龙钟恶官职,且听清脆好文篇。”3. 泪流纵横的样子。蔡邕《琴操》下:“空山歔欷,涕龙钟兮。”(歔欷xū xī:哀叹抽泣声。)4.踯躅难行的样子。 苏颋《晓发方骞驿》:“传置远山蹊,龙钟蹴涧泥。”(蹴cù:践踏。)(二)lǒng 同“垄(lǒng)”。①冈垄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有贱丈夫焉,必求龙断而登之。”(贱丈夫:指贪利可鄙的男子。龙断:断而高的冈垄。)②独占利益。《艺林伐山》:“私富贵之龙断。” (三)chǒng 通“宠”。荣耀。《诗经》:“何天之龙。”头角:
①突出的额,喻指青年人显露出的气慨和才华。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时虽少年,已自成人,能取进士第,崭然见~~。”②头绪,端绪。《礼记·学记》:“故君子之教喻也…开而弗达。”孔疏:“开,谓开发事端。但为学者开发大义~~而已,亦不事事使之通达也。”角:
(一)①动物的角。《墨子·经说下》:“用牛有角,马无角,是类不同也。”(用:以。)《吕氏春秋·仲夏》:“鹿角解,蝉始鸣。”②古代乐器名,多用于军中。辛弃疾《破阵子》: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”(梦回:梦醒。)范仲淹《渔家傲》:“四面边声连角起。”③形状像角的东西。段成式《酉阳杂俎·草篇》:“四角、三角曰芰,两角曰菱。”④岬角,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。多用于地名。⑤角落,物体两个边沿相接处。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四角龙子幡。”⑥古代量器名。《管子·七法》:“尺寸也,绳墨也,规矩也,衡石也,斗斛也,角量也,谓之法。”⑦星宿名。二十八宿之一。(二)jué ①比试;争斗。《尉缭子·武议》:“临难决战,接兵角刃。”②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三音,相当于现代简谱的“3”。③古代的一种青铜酒器,形状像爵。《礼记·礼器》:“宗庙之祭,尊者举觯(zhì)卑者举角。”(觯:酒器名。)上一篇:深深渐现,结宝丹、空处超*。
下一篇:真洪登云路。